下鄉插隊是中國在1980年以前的一種特殊歷史現象,主要是指城市知識青年被派往農村生產隊,與農民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通常被稱爲“下鄉插隊”或“插隊落戶”,而參與這一過程的知識青年則被稱爲“插隊知青”。
插隊知青的任務主要是與農民一起生活和工作,通過實踐來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和思想觀念。他們沒有具體的職責,而是被要求在農村待上一段時間,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再教育。與下鄉知青不同的是,插隊知青通常是三五個一起住到當地農民家裏,而不是集體居住。他們工作時與普通農民一樣掙工分,分公糧,並學習農業知識,傳授現代科學技術,以提高農民的生產水平和推動農村的現代化進程。
插隊屬於集體所有制,不需要政審體驗等手續,也沒有嚴格的名額限制。插隊知青和普通社員一樣掙工分、分紅、分口糧。1968年以前,上山下鄉主要以農場模式爲主,但到了1968年,由於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學生滯留學校,出現了六屆初高中學生一起畢業的奇景。從那年的冬季起,插隊模式成爲上山下鄉的主要模式。這一現象的人數規模之大、涉及家庭之多、動員力度之強、國內外影響之深,都使其成爲一箇具有特殊意義和代表性的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