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類型
依戀風格,也稱為依戀類型,是個體在與主要撫養者(如父母)的長期互動中形成的關係特點。這種風格影響著個體如何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親密關係,並貫穿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依戀理論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階段和人物:
約翰·鮑爾比。首先提出了依戀概念,強調了依戀對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瑪麗安·斯沃斯。通過實驗發現了三種最常見的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迴避型和焦慮型(也稱為矛盾型)。
金·巴塞洛繆。進一步細分了成人依戀風格,提出了安全型、多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
這些風格不僅存在於嬰兒期,而且會持續影響成人的親密關係。不同風格的個體在面對親密關係時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
安全型依戀。個體對親密關係感到舒適,既不過度依賴他人,也不害怕被拋棄。
迴避型依戀。個體傾向於避免親密關係,擔心依賴他人或被他人依賴。
焦慮型依戀。個體渴望建立親密關係,但同時極度擔心被拋棄。
恐懼型依戀。個體由於害怕被拒絕,而避免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這些依戀風格不僅受到童年經歷的影響,而且可能在成年後的關係中繼續發展變化。了解自己的依戀風格有助於個體更好地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尋求健康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