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字朝宗,是河南商丘人,出生於一個世宦之家。他的祖父侯執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親侯恂擔任過戶部尚書,而叔父侯恪則是南京國子監祭酒。侯方域自幼隨父親在京師生活,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在倪元璐的門下學習詩書。他天資聰穎,讀書速度和悟性都超過常人,被認為是一個博聞強識、精明幹練的人。
在崇禎五年(1632年),侯方域回鄉參加童子試,在縣、府、道三級考試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崇禎十二年(1639年),他進入南雍學堂,並在江南鄉試中取得第三名,但因為策文觸諱而被黜落。在鄉期間,他與同道人士結社研習詩文,積極參與復社活動,與東南的名士如陳子龍、夏允彝等交遊。
侯方域的文學成就非常高,與魏禧、汪琬並稱為「國初三大家」。他的作品風格獨特,如《李姬傳》和《馬伶傳》等,展現了高超的文學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內涵。他的散文流暢恣肆,論文書信如《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答田中丞書》等,都顯示了他的文學才華和批判精神。
侯方域的生活和創作深受其家族背景的影響,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東林黨人,這種背景對他的思想和個人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的詩歌和散文作品,不僅展現了他的文學才華,也反映了他對當時社會和政治的深刻思考。
順治八年(1651年),侯方域應河南鄉試為副貢生。晚年歸鄉隱居,室名「壯悔堂」,寓意著壯年時的悔意。順治十一年十二月(1654年1月),侯方域因病去世,享年三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