俍人,是壯族的一個舊稱,原作「狼」,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壯族先民的侮稱。其民稱「民」,其官稱「官」、「目」,其田稱「田」,其兵丁稱「兵」。主要分布在廣西左、右江流域土官統治區域。史載見於明中葉及清。明末「廣西一省,人居其半,其三徭人,其二居民(指漢族)」。以韋、黃二姓居多。居乾欄,婚後不落夫家,盛行歌圩。清初李調元輯《粵風》采有「歌」、「僮歌」各一卷,詞語與今壯語無異。一說的來源與壯語「土官」一詞或土官的統治有關。
俍人,是壯族的一個舊稱,原作「狼」,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壯族先民的侮稱。其民稱「民」,其官稱「官」、「目」,其田稱「田」,其兵丁稱「兵」。主要分布在廣西左、右江流域土官統治區域。史載見於明中葉及清。明末「廣西一省,人居其半,其三徭人,其二居民(指漢族)」。以韋、黃二姓居多。居乾欄,婚後不落夫家,盛行歌圩。清初李調元輯《粵風》采有「歌」、「僮歌」各一卷,詞語與今壯語無異。一說的來源與壯語「土官」一詞或土官的統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