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博學約禮。孔子提倡廣泛學習古代文獻和六藝,同時用禮儀規範約束言行。他認為,深入學習和踐行文獻中的道理,可以提高文化素養和人文情懷,培養君子的性格和情操。禮是古代聖先王依據天地之性制定的禮儀規範,通過學習和實踐禮樂,可以培養君子的道德修養。
格物致知。朱熹將「格物致知」解釋為窮理,即在廣泛接觸和研究事物的過程中,體會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他認為萬物皆有理,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可以豁然貫通,理解事物的道理。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認為知識應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通過躬行實踐實現學以致用。朱熹提出「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強調將學問知識與個人踐行相結合。
修身養性。儒家強調個人修養,包括仁德、孝道、講誠信、追求和諧等。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強調仁德的重要性。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調和諧的重要性。
中庸平和。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張勤儉節用,克己復禮。孔子提出「欲而不貪」,強調知足常樂。孟子提出「養心莫善於寡慾」,強調內心的平和。
教學相長。孔子強調教學相長,提倡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他反對填鴨灌輸,主張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立志樂道。儒家強調立志的重要性,認為立志是個人進取向上的內在動力。孔子提倡君子人格,強調遠大志向和道德理想。
涵養省察。儒家注重道德自律,強調反求諸己,向內用功,培養心性本原,並隨時隨處察識心中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