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六十四卦與一年的月份有特定的對應關係,具體如下:
十二月卦(也稱「辟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與一年十二個月相對應的卦,具體為:
一月:泰卦
二月:大壯卦
三月:夬卦
四月:乾卦
五月:姤卦
六月:遁卦
七月:否卦
八月:觀卦
九月:剝卦
十月:坤卦
十一月:復卦
十二月:臨卦
月份與卦的對應關係,除去四正卦(坎、離、震、兌)外的六十卦,可以平均分布在十二個月中,每個月得到五卦。這種分配方式體現了《易經》將自然現象與月份的緊密聯繫。
四正卦(坎、離、震、兌),不僅分主四時,還分主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每卦的初爻分主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其餘的節氣也各有其對應的卦爻。
綜上所述,《易經》中的六十四卦與一年的月份有著密切的對應關係,通過這些對應關係,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易經》的哲學思想和實際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