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羞 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出處如下:
基本含義:忍受全部羞辱。這一解釋源自《周易》卷二《否卦》中的「六三,包羞」一語,意味著在面對羞辱時能夠忍耐和承受。
典故解釋:在《周易》中,「包羞」象徵著即使在遭受羞辱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寬容和忍耐的態度。這種態度反映了一種博大的胸懷和對不良情況的包容。
文學引用:
唐·陸龜蒙:「大王出則奪氣,入則包羞。」
明·劉基:「舞罷春風卻回首,六宮紅粉總包羞。」
梁啓超:「而酈食其、叔孫通、陸賈等深自貶抑,包羞忍垢以從之。」
其他含義:在文學作品中,「包羞」有時也被用來形容廚房中的美味佳餚,即「庖饈」,意指廚房內精美的食品。
綜上所述,「包羞」這一詞語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在文學作品中有著廣泛的套用,展現了古人對於寬容、忍耐以及美食的獨特理解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