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羊九牧」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í yáng jiǔ mù,這個成語最初的意思是形容放牧時十頭羊用了九個人,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沉重。
後來,它也被用來形容領導或指揮過多,導致政令不一,使人們無所適從。這個成語源自唐代魏徵等人所著的《隋書·楊尚希傳》,其中描述了南北朝時期北周的楊尚希在隋文帝統治時期對行政區域劃分提出的建議。
楊尚希擔心的是,隋朝設立的州郡數量比秦漢時期增加了一倍,導致官員和吏卒的數量也大幅增加,最終可能導致國家財政負擔加重。他建議隋文帝撤銷或合併一些不必要的州郡,以減輕國家財政負擔並提高行政效率。隋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