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姓氏與漢族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保留了一些獨特的特點。回族在形成後普遍使用漢語,姓氏也最終漢化,與漢族姓氏基本相同。回族姓氏的特點在回族先民進入中國時仍然很明顯,例如阿拉伯人的全名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族名、地名、部落名等構成。唐宋元時期來華的穆斯林為中國回回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回回姓氏的誕生、形成和發展準備了條件。
回族姓氏的來源主要有幾種情況:
由波斯語或阿拉伯語或突厥語族原讀音引申而來的,如採用諧音、近音以名改姓等。
由祖姓或經名(伊斯蘭教名)演變而來的,如變繁為簡、諧音、近音等。
由曾得到過的尊號或源來地名變繁為簡採用諧音等而產生的。
歷史上因戰亂、民族衝突等為避仇躲難而隱姓埋名,或者改用周邊漢人鄰居、朋友姓氏的。
回族中的一些獨特姓氏包括:撒、忽、閃、納、哈、薩、海、黑、郝等。這些姓氏往往有特定的歷史來源和意義。例如,納姓取自賽典赤·贍思丁長子納速喇丁名字首音,撒姓則有「撒氏始祖居西域,為回紇人」的記載。
總的來說,回族的姓氏既有與漢族共有的姓氏,如李、周、金、劉、陳等,也有一些回族獨有的姓氏,如撒、忽、閃、納、哈、薩、海、黑、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