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屋,又被稱為客家圍、圍村、圍屋村、土圍、水圍、圍堡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之一。
這種建築形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閩南、粵東、贛南地區,特別是在福建的漳州、汀州和廣東的梅州、潮州、惠州等客家人聚集地常見。圍屋在結構上通常以一個或多個祠堂為中心,向外擴展出多間房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其外牆高大堅固,具有很好的防禦功能,能夠抵禦盜匪和戰亂,內部布局緊湊,房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具有良好的採光、通風和排水性能。
圍屋的類型包括圍樓、圍寨、圍龍屋、四角樓等,形式上主要有方形圍屋、半圓形圍屋、圓形圍屋等。這種建築始建於唐宋時期,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圍屋不僅體現了客家人的團結、互助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還融合了中原的古樸遺風和南方地區的文化特色。被中外建築學界公認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