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成始於約46億年前,當時太陽系的一部分,包括地球,是從一片太陽星雲中誕生的。太陽星雲是一團塵氣的混合物,它經歷了自轉和引力收縮,導致溫度和密度逐漸增加,最終在星雲的中心形成了原始的太陽。
在太陽形成的同時,原始太陽星雲的外圍物質開始凝聚,形成了一箇星雲盤。這個星雲盤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物質來源。星雲盤中的物質,如星子(由原始太陽星雲中的不易揮發物質顆粒聚集成的大顆粒),逐漸聚集成行星胎,然後增生形成了原始地球。
原始地球主要由石質物質組成,最初處於白熱狀態,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它開始冷卻並凝固成固體。地球內部的溫度逐漸升高,主要是由於長壽命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和引力位能的釋放。當地球內部開始出現熔融物質時,重力分異作用開始發揮作用,液態鐵元素流向地心形成地核,而地幔表層也逐漸分異出一層薄薄的地殼,最終形成了一箇具有分層結構的地球。
隨着時間的推移,地球表面開始出現水和大氣,這促進了風化、剝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沉積岩。這些過程發生在隱生宙、太古宙和元古宙時期,這些時期標誌着地球從原始狀態發展到今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