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周公」這個典故源自於《論語·述而》中孔子的一句話:「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他因封地在周,爵位為公,故稱為周公。周公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參與制定禮樂,對建立和完善周朝的制度有顯著貢獻。孔子非常崇敬周公,認為西周社會是盡善盡美的社會,孔子從國小習西周流傳下來的六藝知識,掌握了西周的政治制度,決心恢復西周的制度,旅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國家。孔子對周公的敬仰之情體現在他的夢中,這也是「夢周公」典故的由來。
後來,這個典故被用來表示對先賢的緬懷。例如,宋代蘇軾在《周公廟》中就用到了這個典故:「吾今那復夢周公,尚春秋來過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