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和「小寒」都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的寒冷程度。它們的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小寒。是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通常落在每年的1月5日到7日之間,這個節氣標誌著季冬時節的開始,此時,太陽黃經達到285°,小寒意味著天氣開始變得非常寒冷,但還沒有達到一年中的極點。
大寒。作為第二十四個節氣,也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到來,此時太陽黃經達到300°,大寒意味著寒冷達到了一年中的極致。
在中國,民間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因為北方的土壤在大寒時節之前已經吸收了足夠的熱量,導致溫度在小寒時降至最低,而南方的情況則相反,大寒時地表餘熱散盡,氣溫降至最低。這兩種節氣的氣候特點不僅反映了中國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理解,還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