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這一詞彙在古代中國具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參考如下:
官職名。最初在周代設定,作為輔佐國君的重要官員,位列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首。在後續朝代中,雖然太師的權力逐漸削弱,但仍然被視為一種崇高的官職和榮譽。在漢代之後,太師這一職位多為重臣的加銜,象徵著極高的榮譽,但並不賦予實際的職權。此外,太師也指太子太師,即輔導太子的官員。
古代樂官之長。負責掌管樂律,教育宮廷人員詩歌和音樂。
尊稱。用於稱呼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複姓。如周代的太師疵。
以上各種含義在不同歷史時期和文獻中均有出現,展現了「太師」一詞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