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蔟,讀音為tài cù,具有以下兩種含義:
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
在古代音樂理論中,十二律是指將一個八度音程劃分為十二個均等的部分,每個部分代表一種律。太蔟是其中陽律的第二律。
相關文獻記載包括《國語·周語下》、《淮南子·時則訓》和清·黃宗羲的《答劉伯繩問律呂》等,這些文獻中對太蔟的描述和解釋,展示了其在古代音樂理論中的重要地位。
農曆正月的別名:
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此太蔟也成為了農曆正月的別名。
相關文獻如《呂氏春秋·音律》中提到:「太蔟之月,陽氣始生,草木繁動。」,這裡的「太蔟之月」指的就是農曆正月。
綜上所述,太蔟不僅是古代音樂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與農曆正月有著直接的聯繫,是古代文化中的一個獨特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