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如火如荼」的典故:
背景: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在計劃征服晉國的同時,越王勾踐攻占了吳國的國都姑蘇,並占據了淮河,切斷了吳國的退路。這使夫差感到震驚,他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決策與行動:
夫差決定一鼓作氣征服晉國,以確立自己在諸侯中的霸主地位。
他命令全軍做好戰鬥準備,挑選了三萬精兵強將,分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由不同的軍官和大夫負責。
中軍穿著白色戰袍和鎧甲,左軍為紅色,右軍則為黑色。這樣的布局不僅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在戰略上起到了威懾作用。
結果:
吳軍的陣容如此盛大,軍威如此整肅,以至於晉軍不敢與之爭鋒,不得不承認吳國的霸主地位。
這一典故後來被用來形容事物或情況旺盛、熱烈或激烈的程度。
參考搜尋結果:
如火如茶,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
成語典故: 春秋末期,越、魯、齊等國相繼被吳王夫差征服。
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
這個成語來源於《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繒,望之如茶。
春秋後期,吳國國力日益強盛,吳王夫差一心想做中原霸主。
典故出處: 《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繒,望之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