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威爾遜主義

威爾遜主義,也被稱為威爾遜理想主義,是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提出的關於國際關係和對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它主要體現在1918年1月4日對國會發表的「十四點計劃」的演說中,包括公開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貿易自由、全面裁軍、公正處理殖民地爭議民族自決、恢復比利時、撤出俄羅斯領土以及建立國際聯盟等目標。威爾遜主義強調國際秩序應基於民族自決,各國的安全應依靠集體安全,而非軍事同盟,外交活動應公開進行,以達到公開的協定。此外,威爾遜主義還包含了一系列外交準則,如民主制度、在國外支持民主等,以及美國外交的四項原則,即美國無意攫取別國領土、主要手段是和平談判、不承認通過暴力獲得政權的外國政府、在國際關係中恪守信用。

威爾遜主義的思想來源包括古典自由主義哲學和傳教士精神,它不是一個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而是一些願望、信念和標準,以及由此重建國際秩序的計劃。威爾遜主義帶有理想主義色彩,旨在通過普遍的道德和意識形態來定義國家利益,主張在國際事務中實行公開外交、民族自決和集體安全,構建世界安全新秩序。然而,這些原則和思想在實現過程中時常與國家利益之間出現矛盾,尤其是在處理中國山東問題上的表現引發了爭議。

威爾遜主義的提出背景和根本目的反映了美國在當時的國際關係中的立場和利益。儘管威爾遜的理想主義在提出後遭遇了不同的態度,包括歐洲各國的憤怒和中國等弱小民族的讚揚與失望,但威爾遜主義仍然試圖通過國際合作和法律制度來限制武力的使用,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