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本名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從小就展現出勤奮好學的品質,立志要成為一個國學多識的人。到了三十歲左右,孔子成為了魯國最有學問的人之一,他的名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其中包括願意把孩子送到他那裡去讀書的家長。孔子一生中收了三千多名弟子,其中出名的有七十二人。作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家,孔子被尊稱為「聖人」,其思想和實踐至今仍被廣泛學習和研究。
孔子的政治主張包括「仁」和「禮」,強調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儘管在春秋戰國時期他的政治主張未能得到廣泛套用,但他投身於教育事業,最終成為了一代教育大家。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孔子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