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這個字在古漢語中有多種含義和用法:
表示「誰」或「哪個」。這是一個疑問代詞,用於詢問人或事物的身份或數量。例如,《師說》中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意思是「人不是生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
表示「熟」或「成熟」。這是「孰」的一個借代用法,用來形容食物已經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或者指事物發展到了某個成熟的階段。例如,《左傳·宣公二年》中的「宰夫胹熊蹯不孰」指的是廚師燉的熊掌沒有煮透。
表示「深透」或「仔細」。這是「孰」的另一個引申用法,用來形容思考或處理的深度和細緻程度。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意味著希望國王和大臣們仔細商量這件事。
表示比較。在古文中,「孰」常與「與」字連用,形成「孰與」,用來表示比較,詢問兩者中哪一個更適宜或更好。例如,「孰與」可以理解為「與……相比,哪一個更……」。
綜上所述,「孰」這個字在古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根據上下文的不同而表示「誰」、「熟」、「深透」、「仔細」或用於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