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是一種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漢字字型。它的字形方正,筆畫有粗細變化,通常表現為橫細豎粗,末端帶有裝飾性的字腳或襯線。宋體字在點、撇、捺、鈎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型(serif)。這種字型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儘管宋體字名為宋體,但其實它的誕生是在明朝時期。這是因為當時的印刷作坊在翻刻宋刻本書籍時,為了抵抗刻版磨損,會加粗豎線和筆畫的端點,這種字型仍然被稱作宋體。宋體的字形借鑑了楷體,但具有橫平豎直、橫輕豎重、四角斬方的特徵。這些特徵與當時刻版材質主要是木頭有關,因為木頭的紋理從上至下,豎線雕刻順應紋理所以較重,而橫線雕刻逆紋理所以較輕。
現代普遍認為的宋體基本上是在明朝形成的。民國時期,仿宋體作為一種採用宋體結構、楷書筆畫的字型,與宋體不同,其字型較為瘦長,筆畫橫豎粗細均勻,更像一種手書體。思源宋體是一種免費商用的宋體字型,它包含了簡繁日韓四種漢字寫法,總共擁有七種粗細字重,設計了458745個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