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位素餐這個成語的含義源自古代的祭禮習俗,其中「屍」指的是代表神像端坐的人,不需要進行任何動作。這個概念被用來比喻那些占據職位卻不履行職責的人。而「素餐」則來源於《詩經》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意指沒有功勞卻享受俸祿的人。東漢班固在《漢書·朱雲傳》中首次將「屍位」和「素餐」合併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在朝廷中既不能輔佐君主,也不能給百姓帶來益處的大臣,他們只是空占職位,無所作為。
顏師古對「屍位」的解釋是,這樣的人不承擔任何事務,只是保持其職位而已。而「素餐」則是指個人的德能與其官職不相稱,空享俸祿。在古代祭祀中,代表先祖受祭的孝孫,僅僅是先祖的替身,不需要參與任何活動,只需坐在神位上,這種只保持職位而不參與工作的狀態,被引申為比喻居位食祿而不盡職的行為。
綜上所述,「屍位素餐」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在其位卻不謀其政,只是空占職位而不履行職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