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式符號主要包括正弦(sin)、餘弦(cos)、正切(tan)、餘割(cot)、正割(sec)和餘弦(csc)。這些符號的使用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以下是詳細介紹:
正弦(sin)。最早的形式是「sinus 1m arcus」,由毛羅利科在1558年採用。
餘弦(cos)。最初表示為「sinus 2m arcus」,同樣由毛羅利科在1558年提出。
正切(tan)。由T.芬克在1583年引入,用以表示「tangent」。
餘割(cot)。與正切符號同時期出現,用以表示「cotangens」。
正割(sec)。同樣由T.芬克在1583年引入,用以表示「secans」。
餘弦(csc)。由J.克拉默在16世紀末引入。
這些符號的發展和套用,極大地簡化了三角函式的表示和計算,為後來的數學研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