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父洗耳」這一典故源自於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具體內容如下:
許由,堯帝時期的隱士,聽到堯帝想將帝位讓給自己時,感到厭惡。認為這是對他的侮辱,於是跑到穎水邊洗耳,以表示對這種話的拒絕和厭惡。
許由的朋友巢父,看到許由在洗耳,問他原因。許由告訴巢父自己因為聽到不願聽的話而洗耳。巢父則批評許由,說他如果真正想過隱居生活,就應該選擇一個更高的位置,比如高山深谷,這樣就不會有人來打擾。而許由卻因為自己的名聲而引來了堯帝的召見,這讓巢父感到不滿。巢父牽著自己的牛到上游飲水,避免讓自己的牛喝下許由洗耳的水,寓意著不與污穢之物為伍。
「巢父洗耳」這一典故後來被引申為拒絕接受世俗的誘惑和污染,保持自己的清白和高潔。同時,這個典故也反映了古代隱士對於名利和權力的淡泊態度,以及對純潔和獨立精神的追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洗耳」一詞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演變為表示恭敬聆聽的意思,即「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