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低潮位的計算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一種常用的方法是基於潮差條件下的潮水量計算,其中公式爲:
Pm = f(H1, H2, S(l))
Pm 表示平均潮差條件下潮水量
H1 表示平均低潮位
H2 表示平均高潮位
S(l) 表示與水位對應的海灣岸線 l 所圈定的水域面積
由於潮間帶形態和水域邊線的複雜性,S(l) 的值可能不容易確定。另一種方法是基於詳細的水深地形數據,通過求取平均低潮位和平均高潮位之間的體積來獲得海灣潮水量。這種方法對數據質量要求較高,因此可能難以廣泛應用。
傳統算法假設平均高、低潮位之間的潮灘爲坡度均勻的斜面,由此進行推算。這種方法中,H2 - H1 表示平均潮差,S 表示平均高潮位面積和平均低潮位面積的平均值。但是,當潮間帶出現圍堤後,水域面積隨潮位的變化就變爲非線形關係。楊世倫等(2003)提出了梯形算法來計算S 的值,結果顯示考慮海堤的存在與否,所得結果差異較大。
第三種方法是測量海灣口門最窄處斷面的面積和通過斷面的平均流速,直接求得潮水量,也稱爲潮通量。這種方法從動力角度考慮,結果比較準確,但通過斷面的流速較難測量。例如,膠州灣口門斷面面積自1935年以來幾乎沒有變化,爲79875m²(劉學先和李秀亭, 1986)。各年份灣口斷面的流速可由相應模型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