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心猿意馬的故事

心猿意馬的典故出自於佛教經典裡的《楞嚴經》,「心猿意馬」是形容人心性不定,就像小猴子跳上跳下,不能安定的坐馬,比喻人的意念和心思,就好像野馬一樣亂跳亂動,難以控制。

心猿意馬的典故是:唐僧到西天取經,在路上遇見一個人,他正在為自己的心猿意馬煩惱,因為他的心猿意馬不穩定,無法控制,所以無法修煉成正果。唐僧就教他如何用咒語來控制自己的心猿意馬,並且給了他一個木耙子,要他拿著耙子念咒語,念到耙子能夠把心猿意馬控制住為止。

這個故事裡的心猿意馬就是指人的心意不定,就像小猴子跳上跳下,不能安定的坐馬一樣。因此,心猿意馬就是形容人的一種狀態,就是心不定、思想不集中、容易分心、容易受外界影響、容易被誘惑等等。

心猿意馬的寓言故事在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版本和演變,但其核心寓意都是形容人心不定、容易受外界影響、容易被迷惑等等。

因此,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與心猿意馬相關的信息,可以查找佛教經典或者文化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