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這一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為「雖楚有材,晉實用之」,意指楚國雖然物產豐富、人才興盛,但這些人才最終都被送往晉國使用。明代萬曆年間,竟陵(今湖北天門)文人鍾惺和譚元春開創竟陵派,武昌學台被他們的出眾才華所折服,題為「惟楚有才」,隨後武昌建了一座牌樓,上面高懸著「惟楚有才」的匾額。
此外,「惟楚有才」也出現在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大門前的一幅楹聯中,上聯「惟楚有材」,下聯「於斯為盛」,這幅對聯出自清嘉慶年間,由袁名曜任山長(院長)時撰寫。這幅對聯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且有著非凡的美學意義,被認為是對楚地人才的一種讚譽。
綜上所述,「惟楚有才」這一成語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是對楚地人才的一種肯定和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