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697~763),字次律,河南洛陽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官員。他出身於一個名門望族,自幼好學,風度沉穩,因其家族的恩蔭成為弘文生。房琯早年曾與呂向隱居在陸渾山(今洛陽地區)十幾年,潛心讀書。
在唐開元年間,房琯受到宰相張說的賞識和推薦,開始步入政界。他先後擔任過校書郎、馮翊縣尉、盧氏縣令、監察御史、睦州司戶參軍等職。在盧氏縣令任內,房琯以整頓吏治、清理積案、鼓勵農桑和維護地方治安而著稱,使縣內氣象一新。後因張說的推薦,房琯進入朝廷,歷任主客員外郎、主客郎中、給事中等職,並被賜爵漳南縣男。
房琯在政治上有著較高的聲譽,他的政績和才華得到了唐玄宗的認可。然而,他在軍事指揮上的一次重大失誤,導致了他政治生涯的終結。在唐肅宗時期,房琯被任命為兵馬元帥,率軍平叛。但由於他的固執己見和盲目仿古的戰術,結果在陳濤斜之戰中大敗,幾乎全軍覆沒。這次失敗對唐肅宗造成了極大的打擊,雖然肅宗沒有處分房琯,但大臣賀蘭進明的話影響了肅宗對房琯的看法,最終導致房琯失寵。
此後,房琯歷任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等職。他在政治上的表現和貢獻被後世所銘記,尤其是在地方治理和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就,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