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色」,也被稱為「剝色」,是一種染整工藝,通常涉及使用還原劑或氧化劑來去除織物上的顏色。這個過程利用化學反應來破壞纖維上的染料與纖維的結合,或者破壞染料分子結構,使染料從纖維上剝離或無法再次發色。常用的拔色劑主要包括兩類:還原性拔色劑和氧化性拔色劑。
還原性拔色劑,例如保險粉和雕白粉,通過破壞染料分子結構中的發色體系來實現褪色和消色的效果。例如,偶氮結構的染料,其偶氮基可以被還原成氨基,從而導致染料無法發色。然而,這種破壞對某些結構的染料是可逆的,如蒽醌結構的發色體系,因此其褪色效果可能是暫時性的。
氧化性拔色劑,常用的有雙氧水和次氯酸鈉,能夠在一定條件下破壞染料分子發色體系的特定基團,如使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等,這些不可逆的結構變化導致染料褪色和消色。理論上,氧化性拔色劑可以實現完全的拔色效果,特別是對蒽醌結構的染料,使用這類拔色劑的效果更佳。
拔色後,織物通常會重新染色或改染為其他顏色。此外,拔色也是一種印花方式,通過在已經染色的織物上印上含有還原劑或氧化劑的漿料,局部破壞地色以露出白地或有色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