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目以待」這個成語的典故源自《三國演義》,與諸葛亮有關。
該成語的故事背景是三國時期,曹操的軍隊占領襄陽後,又星夜兼程直逼江陵,這極大地威脅著江東的孫權和荊州的劉備。為了聯合對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前往東吳,說服孫權共同抗曹。在東吳,諸葛亮遇到了曹操的使者張昭,張昭主張投降。張昭看到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便質疑劉備在曹操進攻下的表現。張昭表示,雖然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但劉備在曹操面前表現不佳,因此朝廷舊臣和山林隱士都在拭目以待,期待諸葛亮能帶來轉機。
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形容對某件事情的期望非常殷切,或者對某個人物的期望很高,確信他能夠完成某項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