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土重來」這一成語,其含義和出處如下:
含義:
原意指人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比喻失敗後集中所有力量再次猛撲過來。
在現代漢語中,通常用來形容在遭遇失敗或挫折後,重新集結力量,再次嘗試。
出處:
該成語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題烏江亭》,用以描述西楚霸王項羽在垓下之圍後,雖大敗但仍有機會突圍,若返回江東重整兵馬,未來仍有翻盤的可能。
詩中的「捲土重來未可知」一句,表達了對項羽未能實現這一願景的惋惜之情。
使用場景:
在面對挑戰或困難時,表達重新振作、再次嘗試的決心和勇氣。
用於描述在經歷失敗後,仍不氣餒,繼續努力以實現目標的情況。
近義詞:
東山再起
死灰復燃
重起爐灶
反義詞:
一蹶不振
萬劫不復
偃旗息鼓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捲土重來」不僅僅是一個成語,它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意義,反映了人們在面對挑戰時的堅韌不拔和重新開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