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捶拓

捶拓,也稱為傳拓、椎拓或拓印,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技藝,用於保存文獻。它是一種技法,通過使用濕紙覆蓋在金石器物上,然後用墨打拓,從而將器物上的銘文、紋飾、圖形等特徵真實複製到紙上。這種技術不僅具有「照相機」的功能,還能表現出古樸、不飾雕琢的審美意趣。拓片在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使得鐫刻在石頭、青銅器上的書法、繪畫等作品得以廣泛流傳,為人們的研究、學習和欣賞提供了便利。

捶拓的過程包括幾個步驟:首先,需要清洗碑面或器物表面,去除苔痕土垢,以免污染拓本。然後,在碑面或器物上刷一層白芨水,以使宣紙牢固貼上在其上。接下來,將宣紙緊密覆蓋在碑面或器物上,用棕刷敲打,使宣紙凹入文字刻痕之中。敲打時需力量均勻,以免損壞宣紙。待宣紙乾濕適中後,開始上墨。上墨時,使用拓包蘸墨汁,均勻地捶打宣紙,直至文字清晰顯現。最佳的取下拓片的時機是拓本八至九分乾時。

捶拓技術起源於東漢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最初由僧人發明,用於複製石碑或器物表面的圖形和文字。捶拓後的紙張稱為「拓片」或「拓本」。捶拓不僅是一種保存文獻的技術,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