摂関政治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政治體制,特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實行寡頭貴族統治的政治體制。這一體制中,「攝關」是攝政和關白的合稱。當天皇年幼時,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稱為攝政;天皇成年後,攝政改稱關白,輔助天皇總攬政事。這一制度類似於中國漢代的外戚乾政,最終被院政取代。
攝關政治的具體實施始於藤原氏家族。在文德天皇病死後,其子清和天皇即位,由於清和天皇的生母是太政大臣藤原良房之子明子,因此良房自然成為了天皇的監護者,類似於攝政。他在貞觀八年(866年)正式奉敕成為攝政。此後,藤原基經作為清和天皇的舅舅,開始充當天皇的監護者,並在元慶八年(884年)擁立了沒有外戚關係的光孝天皇。光孝天皇在同年下詔,命太政大臣藤原基經擔任攝政。
攝關政治的正式確立始於藤原基經之子藤原忠平與孫子藤原實賴。在朱雀天皇即位時,其舅舅左大臣藤原忠平成為攝政,並在延長八年(920年)登上關白太政大臣之位。這種在天皇幼年時當攝政、成年後當關白的形態基本由此固定。接下來的村上天皇在位期間沒有攝政,但自康保四年(967年)冷泉天皇即位後,除了一條天皇和三條天皇在位期間有約20年空缺外,攝政都被常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