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日本的漢字,也稱為漢字(かんじ),是日本語中使用的文字系統的一部分。漢字的用法在日本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從公元7世紀左右開始,當時隋唐使將佛教文化以及漢字帶入了日本。日本的漢字最初是基於中文的漢字發音,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發展出了一種在中文文中插入助詞的形式,這被稱為「漢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文學作品如《萬葉集》開始使用漢字,部分用來表意,部分用來表音。這本書也被後人稱為「假名的始祖」,並且其草書形式逐漸演變成了現代的平假名。
二戰後,日本對漢字進行了簡化,並在1946年公布了《當用漢字表》,收錄了18501個漢字,其中131個採用了新字型。1981年,日本推出了新的《常用漢字表》,收錄了1945個漢字,其中新字型355個。這導致日文常用漢字和中文中的簡體漢字在書寫上出現了很大的不同。
在日本漢字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和製漢字,即日本自創的漢字。例如「峠」(とうげ)表示山口,「畑」(はたけ)表示田地或旱地,「辻」(つじ)表示十字路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