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姆算法(Prim算法)是一種在加權連通圖中查找最小生成樹的算法。該算法由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羅伯特·普里姆在1957年獨立發現,並由捷克數學家沃伊捷赫·亞爾尼克在1930年提出,以及艾茲格·迪科斯徹在1959年再次發現。因此,普里姆算法也被稱為DJP算法、亞爾尼克算法或普里姆-亞爾尼克算法。
普里姆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從圖中的一個頂點開始,逐步添加邊和頂點,直到所有頂點都被包含在內。算法在添加每條邊時,總是選擇權值最小的邊,確保最終構建的是最小生成樹。具體步驟如下:
初始化:選擇圖中的一個頂點作為起始點,將其加入集合U中,同時創建一個空集合TE用於存儲最小生成樹的邊。
疊代過程:
在所有U中的頂點與V-U(即非U中的頂點)之間的邊中,選擇權值最小的邊。
將這條邊的另一個頂點(不在U中的頂點)加入到U中,並將這條邊加入到TE中。
結束條件:重複上述過程,直到U中的頂點數等於圖的頂點總數,此時TE中包含了最小生成樹的邊。
普里姆算法的優點是在稠密圖中表現較好,因為它通過避免存儲所有可能的邊來減少記憶體使用。然而,在稀疏圖中,由於需要存儲所有頂點的鄰接信息,其性能可能不如其他算法。
普里姆算法的實現可以通過維護兩個數組來實現:lowcost數組用於存儲從起始頂點到其他頂點的最小權值,adjvex數組用於存儲與最小權值邊相對的頂點。通過這種方式,算法可以高效地找到並加入最小生成樹的邊。
綜上所述,普里姆算法是一種高效、適用於稠密圖的最小生成樹查找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不斷添加權值最小的邊來構建最小生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