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字子桓,生於187年,於226年6月29日逝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同時也是曹魏的開國皇帝。他是魏武帝曹操與武宣皇後卞夫人的次子。曹丕文武雙全,自幼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並在同年受禪登基,建立曹魏,結束了漢朝的統治。在位期間,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實施了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這一時期,他還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完成了北方地區的統一。對外,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與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曹丕在文學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長於五言詩。其作品包括《燕歌行》《典論·論文》等,其中《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曹丕與其父曹操和其弟曹植並稱為「建安三曹」,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曹丕去世後,被諡號為文帝,廟號高祖(或世祖),其遺體安葬於首陽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