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索里,一種深植於朝鮮半島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紀,尤其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鼎盛。它是一種結合歌唱、說白、動作的表演藝術,通常由一位主唱者伴隨著鼓手的節奏進行表演。板索里的主題通常圍繞家庭忠誠、喪親之痛和愛情等傳統價值觀。
這種藝術形式在表演時,通常包含長篇的敘事,內容多取自警世勸善的故事,表演時間一般持續3至5個小時,有時甚至可達8個小時。板索里對演員的技藝要求極高,演員需要經過長期的嚴格訓練,才能掌握各種音色並背誦複雜的劇本。許多著名的藝術家通過創造獨特的演出風格而在藝術界聲名鵲起。
板索里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包括與巫歌、六字拍調、廣大笑謔之戲和板遊戲的關聯。其中,「巫歌起源說」認為板索里源於朝鮮半島南部的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西部地區的神房曲圈的巫師音樂。這些說法反映了板索里與當地文化和歷史的深厚聯繫。
板索里在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傳及無形遺產傑作》,並在2014年被韓國政府認定為「重要無形文化遺產」,這些認證體現了板索里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韓國文化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