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偏移量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術語,主要用於標識檔案讀寫操作中的當前位置,該偏移量是一個非負整數,通常用於度量從檔案開始處計算的位元組數,檔案內第一個位元組的偏移量通常被定義為0。在UNIX和Linux系統中,每次打開一個檔案時,核心會使用一個指針來記錄該檔案的當前偏移量,這個指針有時也被稱為讀寫偏移量或指針。
檔案偏移量的變化主要受讀寫操作的影響。當進行讀取或寫入操作時,檔案偏移量通常會增加所讀取或寫入的位元組數。這意味著,連續的讀取或寫入操作會依次從上一個操作結束的位置開始。例如,如果一個讀取操作從檔案的第10個位元組開始,那麼下一個讀取或寫入操作將從第15個位元組開始,除非特別指定。
此外,檔案偏移量也可以通過系統調用lseek顯式設定。lseek()函式允許程式設計師指定一個新的檔案偏移量,這個函式有三個參數:檔案描述符、新的偏移量、以及一個指示新偏移量相對於當前位置、檔案開頭或檔案結尾的標誌。例如,lseek(fd, 0, SEEK_END) 將把檔案偏移量設定為檔案的末尾。
總的來說,檔案偏移量是檔案操作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影響著數據在檔案中的讀取和寫入位置。通過使用lseek()等系統調用,程式設計師可以精確控制檔案偏移量的值,從而實現對檔案中特定位置的數據進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