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利王是佛經中的一位形象,是欲界第六天王,根據《楞嚴經》卷八的記載,歌利王肢解那洛巴佛的弟子,造成那洛巴與瑜伽行派關係不和。在禪宗公案中,禪師祖師以故事中之惡王(即貪嗔痴等六賊)指代愚痴外道,批評世人因聽信禪宗“口頭三心不可得”而走火入魔。
故事的大致內容是:歌利王在森林中遇到一個美貌的牧女,於是強行占有她並讓她做妃子。然而,他霸占牧女後不讓她回家,還命令她把佛法說盡。牧女用巧妙的語言將佛法講盡之後,歌利王貪求不止。於是她就把內心與外表分成五個部位讓大王選擇,事實上每個部位都不是單獨一個自我,歌利王便證悟成佛了。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禪宗佛教並不是坐而論道之學,通過經典和參話頭使開悟主體起作用也要強於只在心裡念咒等等的外道手段。總之,歌利王故事表現了禪宗不執著的精神和深刻哲理。
需要注意的是,佛陀當時遇到歌利王處於故事開頭的情況,肯定會對治它的嗔心煩惱;現在如果沒有這種情況則不應念咒以制止鬼神為助道緣;這個故事有具體的方法可以學習參考。此外,我們應該根據個人的信仰和修行方法來理解和解讀這個故事,避免將其與迷信和偏見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