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直接測試。通過嘗試滲透系統中的已知漏洞來發現漏洞,這種方法包括使用專門設計的腳本或程式來檢測漏洞,直接測試可以進一步分為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測試和只能間接觀察到的測試。
推斷。不直接滲透系統,而是通過間接手段尋找漏洞存在的證據,這些手段包括版本檢查、程式行為分析、作業系統堆疊指紋分析和時序分析等。
帶憑證的測試。除了目標主機的IP位址外,不需要其他信息,但如果有有效的登錄憑證(如用戶名和密碼),則測試可能更加準確和有效。
手動法漏洞挖掘。不使用自動挖掘工具,而是手動分析軟體可能的問題點,包括手動構造畸形數據來發現漏洞,這種方法通常用於發現堆疊溢出等漏洞。
靜態掃描。通過掃描目標程式的二進制檔案來發現潛在漏洞代碼,包括PE檔案分析和指令分析等。
FUZZ法。一種動態方法,通過生成大量畸形樣本並監測程式是否觸發異常來發現漏洞。
基於字元串定位。利用存在漏洞的代碼片段中引用的字元串進行定位。
基於棧回溯定位分析方法。通過棧回溯並對返回地址上方進行反彙編來定位漏洞代碼。
安全掃描。也稱為脆弱性評估,通過模擬黑客攻擊的方式檢測已知安全漏洞。
人工分析。手工構造特殊輸入條件並觀察輸出或目標狀態的變化來發現漏洞。
Fuzzing技術。使用大量半有效的數據作為應用程式的輸入,通過觀察程式是否出現異常來發現漏洞。
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適用於不同類型的安全評估和漏洞挖掘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