灈足,本義是洗去腳污。這個詞語源自於《孟子·離婁上》中的一段典故:「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在古代文學中,「灈足」也被用來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例如,晉代夏侯湛在《東方朔畫贊》中寫道:「退不終否,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宋代張孝祥在《水調歌頭·泛湘江》詞中寫道:「濯足夜灘急,晞發北風涼。」。這些運用示例展示了「灈足」一詞在古代文學中的豐富含義和廣泛使用。
綜上所述,「灈足」一詞不僅字面意思是洗腳,更深層的含義是通過自我淨化,保持心靈的純潔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