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為什麼叫包子

"包子"這個名稱最早出現自宋代,此前主要被稱爲"饅頭"。相傳,包子是由諸葛亮發明的,形狀爲人頭形,後來隨着歷史的發展演變,逐漸改爲禽肉餡。在三國時期,諸葛亮收服南蠻,最終七擒七縱孟獲,使得孟獲心服口服。這時孟獲告訴諸葛亮,是因爲瀘水中有一猖神,日夜在此興風作浪,過往的船隻往往都會被其弄得船翻人亡。所以過往的船隻每次都會貢獻祭品,以求平安渡江。諸葛亮便將剩餘的麪點命廚師蒸了,分發給士兵食用,人們便把這種麪點稱爲“蠻頭”,因爲是捏成的蠻人頭顱,故有此一說。後來又覺得叫“蠻頭”太嚇人了,於是便慢慢稱之爲饅頭。有的地方逢年過節,都會在香案上奉上幾個包子,以祈求家庭諸事平安,而諸葛亮也因此成爲了麪點行業的祖師爺。只因後世之人有貧困人家買不起牛羊,無法在麪點中包入牛羊肉內,便省去了這一步,直接以白麪爲食,漸漸便演化爲了今天的饅頭。爲了區分,便將內包有牛羊肉的“饅頭”稱作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