餌塊這一名稱的由來與其製作過程和歷史有關。根據古籍記載,麥類製作的食品古時統稱為「餅」,而米類製作的食品則稱為「餌」。雲南的水稻栽種歷史悠久,民間到了農曆歲末,家家戶戶都會挑選最好的大米,洗淨浸泡後蒸熟,放在碓中舂細如泥,案板上用蜂蠟抹好,再搓揉為長方、橢圓、扁圓等形狀,用作饋贈的食品,稱為「餌饋」。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百姓將「餌饋」諧稱為「餌塊」。
此外,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是「粑粑叫餌塊」,這表明在雲南,餌塊是一種常見的食品,可以切成片或絲,製作成不同的美食,如燒餌塊、餌絲等。
綜上所述,餌塊這一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它是用米製作的食品,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其稱為「餌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