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堂大笑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 hōng táng dà xiào,主要用來形容滿屋子的人同時大笑的情景。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御史台分為台院、殿院、察院,由台院一名年資最高的人主持雜事,稱為「雜端」。在公堂會食時,通常不談笑,但如果雜端先笑,那麼三院的人都會隨之大笑,這種情形被稱為「烘堂」。這個成語最早見於唐代趙璘的《因話錄》。
與「烘堂大笑」意思相近的成語是「鬨堂大笑」,兩者都可以用來描述一群人同時大笑的場景,但「鬨堂大笑」在現代使用更為廣泛。
烘堂大笑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 hōng táng dà xiào,主要用來形容滿屋子的人同時大笑的情景。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御史台分為台院、殿院、察院,由台院一名年資最高的人主持雜事,稱為「雜端」。在公堂會食時,通常不談笑,但如果雜端先笑,那麼三院的人都會隨之大笑,這種情形被稱為「烘堂」。這個成語最早見於唐代趙璘的《因話錄》。
與「烘堂大笑」意思相近的成語是「鬨堂大笑」,兩者都可以用來描述一群人同時大笑的場景,但「鬨堂大笑」在現代使用更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