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病的病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真菌:
禾穀鐮刀菌(Fusarium gminearum Schwabe)
輪枝鐮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Sac.) Nirenberg)
草酸青黴菌(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et Thom.)
黃麴黴菌(Aspergillus flavus)
綠色木黴菌
串株鐮刀菌
青黴菌(Penicillium spp.)
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
單瑞孢菌(Trichothecium spp.)
這些病原菌可以引起玉米穗腐病,也稱為赤霉病或果穗乾腐病。病害特徵包括病初形成白色霉層,隨後形成紅色色素,最終在玉米苗體上長出橙黃色的子囊盤。在子囊盤完全成熟時,它們會分裂並釋放出絲狀囊孢子,感染其他植株。
為了防治玉米赤霉病,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適當加強施肥,使玉米植株體質健壯,提高對病害的抵抗力。
清理田間雜草,留出玉米植株可正常生長的空間以及通風良好的空氣環境。
採用化學殺菌藥物噴灑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避免種植對病害敏感的玉米品種。
及時清除病害罹患或病斑顯著的植株,堆置後覆蓋土壤。
施用有機肥料並注意排水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