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帽典故源自東晉時期的一個故事。根據《晉書·孟嘉傳》的記載,東晉大將軍桓溫在重陽節帶著手下到龍山遊玩,並設宴暢飲。期間,孟嘉因不習慣戴軍帽,結果帽子被風吹落而未察覺。桓溫讓參軍孫盛寫了一篇文章,與孟嘉的帽子一起放在他坐的地方進行嘲笑。孟嘉隨後從容地寫出一篇答文,其文采斐然,令在場者讚嘆不已。此後,「落帽龍山」成為了形容人風度倜儻、閒雅的典故。
蘇軾在其作品《醉蓬萊》中反用了這一典故,表達了自己渴望超脫而又無法真正超脫的無可奈何之感。此外,孟浩然和杜甫等詩人也曾在作品中提及或化用這一典故,來表達對孟嘉瀟灑儒雅的追慕或對人生蹉跎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