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起源有多個版本,其中最廣泛接受的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臣屈原。
屈原是楚國的一位愛國者和改革者,他提出了許多治理國家的建議,包括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抵抗秦國。然而,由於屈原的建議受到其他大臣的嫉妒,楚王逐漸疏遠他,最終導致他被流放。屈原在秦國攻占楚國都城後,感到極度悲痛,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盡。為了防止魚蝦損害屈原的遺體,當地人民劃船試圖撈救屈原,並將米飯包裹在竹葉中拋入江中餵魚,以此來紀念他。
隨著時間的推移,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習俗逐漸演變成端午節的主要慶祝活動。除了紀念屈原外,端午節還有掛香包、系五彩繩等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不僅是對屈原的紀念,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