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最廣泛接受的是紀念屈原的說法。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據傳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因此人們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紀念他。
此外,端午節還與自然天象崇拜有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祭龍習俗。在仲夏時節,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象徵著「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因此龍及龍舟文化在端午節中占有重要地位。
端午節還與吳越民族的圖騰祭有關,吳越部族崇拜龍圖騰,端午節是他們的「龍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划龍舟、舞龍燈等。
還有其他一些起源說法,如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操練水軍的習俗、周朝時期蓄蘭沐浴的習俗等。
綜上所述,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自然天象崇拜、人文哲學、民族圖騰祭等多個方面,是一個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