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效果理論是一種描述人們在媒體影響下對他人與自己產生不同程度影響感知的現象的理論。
該理論由哥倫比亞大學的W. P. 戴維森於1983年在《公共輿論季刊》上發表的《傳播中的第三人效果》中提出。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人們在判斷大眾傳播的影響力時存在一種普遍的感知定勢,即傾向於認為大眾媒介的信息對「我」或「你」的影響較小,而對「他」人的影響較大。這種感知定勢導致人們在評價大眾傳播的影響時存在雙重標準,即傾向於高估媒介傳播對他人的影響而低估對自己的影響。
此外,第三人效果理論還指出,這種影響通常不是在傳媒指向的表面客群中直接發生的,而是通過與他們相關的「第三人」的反應行為實現的。在許多情況下,對大眾傳播內容產生實質性反應的,往往是那些與表面客群相關的「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