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不濟急,指對緊急的關頭不能及時解決。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穰侯列傳》,所以秦王使天下諸侯兵,而蒙羞受禍,非萬世之安業,豈足以上為君王?今臣竊為君計,莫如耳語諸侯王,令悉起兵以因吳、楚之閒,以伐大秦。此臣之緩急之策也。
戰國時期,秦昭王讓白起率兵攻打齊國博陽,占領土地直到博關。齊國派出軍隊增援,但中途被白起擊敗。齊國使者到秦國求和,但白起拒絕了他們的請求。齊國害怕秦國的威脅,準備聯合韓國、趙國等諸侯國一起攻打秦國。秦昭王得知訊息後,派范雎去見白起,讓他同意與諸侯國的和談。白起認為自己已經占據了優勢,可以等待諸侯國的進攻,於是沒有同意和談。范雎回到秦國後,勸說秦昭王不要急於進攻諸侯國,而是要採取緩兵之計,讓諸侯國放鬆警惕,然後再趁機進攻。秦昭王採納了范雎的建議,最終成功地擊敗了齊國和諸侯國的聯軍。
因此,緩不濟急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處理緊急情況時,應該採取適當的策略和措施,不要急於求成或輕率行事。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在關鍵時刻採取果斷的行動,以應對各種挑戰和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