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翫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án kòu,主要有兩層含義:
輕視敵寇。這個含義源自《左傳·僖公五年》中的「晉不可啟,寇不可翫」。
引申為助長寇勢。這個含義在歷史文獻中也有多次出現,如宋歐陽修的《論盜賊事宜札子》、明史孫傳庭傳、清史稿高宗紀二、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等。
"翫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án kòu,主要有兩層含義:
輕視敵寇。這個含義源自《左傳·僖公五年》中的「晉不可啟,寇不可翫」。
引申為助長寇勢。這個含義在歷史文獻中也有多次出現,如宋歐陽修的《論盜賊事宜札子》、明史孫傳庭傳、清史稿高宗紀二、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等。